气相色谱仪厂家咨询电话:156-6456-6111
hth华会体育app官网登录

— 产品知识 —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产品知识

中国首次参与国际海洋法法庭口头程序

发布时间:2023-12-15 05:08:32 作者: 华体育app官方

  “这是我国首次参与国际海洋法法庭口头程序,也是我国继2009年在国际法院参与科索沃咨询意见案口头程序后又一开创性国际司法实践。”

  “我们应通过在重要国际司法机构发声,坚决维护好国家发展权益,广泛团结包括小岛屿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增强对国际规则的影响力、塑造力,展示我国对人类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良好形象,推动全球治理朝着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

  “各方对中国普遍抱有高度期待,认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重要代表,相关观点极具分量且独到深刻,中国声音更是对法庭客观、平衡、理性了解各方诉求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

  9月15日,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司长马新民代表中国在国际海洋法法庭涉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咨询意见案口头程序中进行陈述,阐述中国关于管辖权和有关国际气候变化法以及国际海洋法问题的立场和主张。

  近日,马新民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这是中国首次参与国际海洋法法庭口头程序,也是中国继参与国际法院科索沃咨询意见案口头程序之后又一重要国际司法实践,对新兴经济体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发挥了引领作用。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重要代表,中国声音对法庭客观、平衡、理性了解各方诉求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再次证明了“世界需要中国声音和方案”。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负责任发展中大国,在这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国际司法实践中不能缺位。”

  记者: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刚刚于9月底结束口头程序的国际海洋法法庭咨询意见案的基本情况。

  马新民:2022年12月12日,小岛屿国家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与国际法委员会请求国际海洋法法庭就《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缔约国在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对海洋环境影响方面所承担的义务发表咨询意见。2023年6月,中国、印度、巴西、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34个《公约》缔约国及联合国、非洲联盟等9个国际组织应法庭邀请提交书面意见。9月11日至25日,法庭举行口头程序,听取中国、英国、印度等33个《公约》缔约国和非洲联盟、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太平洋共同体等3个国际组织口头陈述。

  记者:请介绍一下中国政府为何需要参加本咨询意见案?有何重要意义?各方对中国政府口头陈述评价如何?

  马新民:本案是首起由全球性司法机构处理的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案件,涉及气候变化、海洋环保规则解释和适用及其互动,有几率会成为影响今后国际司法实践的先例,对全球治理和秩序构建所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也与我国在《联合国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框架公约》体系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的权利义务密切相关。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负责任发展中大国,在这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国际司法实践中不能缺位。我们应通过在重要国际司法机构发声,坚决维护好国家发展权益,广泛团结包括小岛屿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增强对国际规则的影响力、塑造力,展示我国对人类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良好形象,推动全球治理朝着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

  这是我国首次参与国际海洋法法庭口头程序,也是我国继2009年在国际法院参与科索沃咨询意见案口头程序后又一开创性国际司法实践。各方对中国普遍抱有高度期待,认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重要代表,相关观点极具分量且独到深刻,特别是在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大国以及俄罗斯未参与情况下,中国声音更是对法庭客观、平衡、理性了解各方诉求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法庭书记官处感谢中国参与口头程序,认为这是对法庭工作的有力支持。部分国家代表在陈述中援引并赞同中方的重要观点。多国代表团和来自英国、南非等国的顶尖国际法专家和律师向中方表示祝贺,认为中国发言“很出色”“印象非常深刻”“富有力量”。这再次证明了“世界需要中国声音和方案”。

  马新民:中国此次参与国际海洋法法庭咨询意见案采取了两步走方法,第一步是于6月15日提交书面意见,阐述法庭全庭没有咨询管辖权的立场,同时正面阐述我国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政策、立场、主张和举措。第二步是于9月15日派代表出庭作口头陈述。

  口头陈述最重要的包含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重申我国在书面意见中的一贯立场,反对法庭全庭咨询管辖权,并适度回应有关国家在书面意见中提出的有关支持管辖权的新论据。第二部分是实体问题部分,首先将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对海洋环境的有害影响定性为主要是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法问题,同时还涉及国际海洋法问题。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国际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法和国际海洋法在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上的作用,重点从两个维度陈述:一是国际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法在处理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及其对海洋的不利影响问题上处于基础和首要地位,阐述了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法的核心要义,强调各方应充分尊重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法的原则、规则及立法精神。二是《公约》在保护保全海洋环境免受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不利影响方面发挥辅助作用。强调解释和适用《公约》应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体系保持一致,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对海洋的影响自成一类,不应将其定性为“海洋环境污染”,气候变化问题所具有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不能适用《公约》有关国家责任制度。此外还阐述了各国在《公约》框架下应承担减缓温室气体排放、采取有关适应措施、开展国际合作、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科学技术援助、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等方面的义务。第三部分是中国的实践。重点阐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发展中大国为全球气候治理所作重要贡献。

  马新民:本咨询意见案涉及复杂的法律问题。关于管辖权,各方对《公约》包括《国际海洋法法庭规约》是否赋予了法庭全庭咨询管辖权存在争议。中国及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明确反对法庭全庭具有咨询管辖权。英国、澳大利亚等此前曾明确反对法庭全庭咨询管辖权,在本案中或表示法庭应明确其管辖权范围,或未作出表态。其他参与方多认可法庭全庭具有咨询管辖权。法庭持续扩张咨询管辖权的倾向值得关注。

  本案实体问题涉及《公约》和《框架公约》体系的关系、温室气体排放是否构成污染等问题,各方观点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观点认为《公约》在处理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对海洋影响方面居于中心地位。温室气体排放属于《公约》下的“海洋环境污染”,《公约》缔约国在此方面承担比《框架公约》体系更多的义务。如未能实现《巴黎协定》设定的温控目标,可触发国家责任和《公约》争端解决机制。受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影响较大的小岛屿国家、孟加拉国和一些非洲国家等持此类观点。第二类观点认为《公约》和《框架公约》体系互为补充。尽管温室气体排放构成《公约》下的“海洋环境污染”,但缔约国在《公约》下承担的海洋环保义务原则上不应超越《框架公约》体系的范围,并且本案不涉及国家责任问题。欧盟、英国、澳大利亚等持此类观点。第三类观点认为,处理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对海洋的影响应遵循《框架公约》体系这一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主渠道。温室气体排放不构成污染。即便认为《公约》部分条款有适用空间,也须充分尊重各国发展权利和《框架公约》体系的规则、原则和精神,不得超出其范围。中国及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大国持此类观点。

  “中国切实履行《联合国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框架公约》体系下的各项义务,采取比较有效措施积极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

  记者:一些国家在陈述中提到了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行动,能否介绍一下中国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政策和举措?

  马新民:中国切实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体系下的各项义务,采取比较有效措施积极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立法层面,中国已在宪法中写入生态文明,并制定了包括环境保护法在内的生态环保类法律30余件、国务院行政法规百余件、地方性法规千余件。司法层面,中国以新时代环境司法理念,贯彻落实最严法治观、预防性司法、生态权益优先等重要原则和理念,加强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司法应对。政策层面,自2020年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来,中国已建立落实“双碳”目标的“1+N”政策体系,组织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加强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提升ECO碳汇能力,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双碳工作迈出坚实步伐。(法治日报)

  2022年,国际科学团队完成第一个完整的、无间隙的人类基因组序列。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焕明说,现在成本降低后,很多以前舍不得测的基因组类别现在都能测序了,比如疾病基因组、药物基因组等。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12日发布的北极年度气候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北极的平均表面气温是自1900年以来第六高,夏季地表气温创有气温记录以来新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所属国有企业,一定要加强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紧紧依靠科学技术进步驱动产品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研发和掌握更多的国之重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利益。

  培养用好青年科学技术人才,对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意义重大。丁冉建议,对一些从事长周期基础研究的青年科学技术人才,应适当放宽博士后进出站的年龄限制。

  统筹不仅限于区域内,更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促进要素资源的整合创新在长三角经济版图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远近闻名。统筹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要从体制机制、要素流动、产业协作等方面实现更高效的协同联动,凝聚促进高水平发展的强大合力。

  大数据、人工智能(AI)和大模型的融合发展,将激活科学研究的创新力和生命力,帮助破解更多科学密码。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科学家开展的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表明,使用生物疗法能控制哮喘重症。

  《自然·电子学》12日报告了一种由电子硬件和一个大脑类器官组成的混合计算系统,可执行如语音识别和非线性方程预测等任务。

  (记者刘志强、常钦、郁静娴)粮食丰收,颗粒归仓。今年,在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情况下,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功不可没。减“单”增“双”,湖南省湘乡市棋梓镇普安村农民田学文说:“单季稻改成双季稻,早稻集中育秧每亩补贴100元,流转的2000多亩田多种了一季,增收20万元左右。

  近日,AI与数字化的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青年学者、中山大学教授黄凯团队研究开发出一款高度仿生的老鼠机器人NeRmo,相关成果发表于《科学-机器人》。这款机器人的核心创新在于其柔性脊柱的水平摆动设计,大幅度的提高了机器人的运动灵活性和效率。

  据新华社电国家统计局12月11日发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据介绍,2023年,全国夏粮产量为2923亿斤,比上年减少25亿斤,下降0.8%;早稻产量为566.7亿斤,比上年增加4.3亿斤,增长0.8%。

  “海上风电是清洁能源建设的兵家必争之地,更是风能产业的科技制高点。”他建议,加强海上风电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研制关键共性技术标准,通过标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快速发展的5G、人工智能等技术,是充满了许多活力的创新引擎,亦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的重要抓手。这些数字都表明,中国将持续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与世界各国共享科学技术创新带来的福祉。

  国家重大科学技术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储存环最后一台磁铁12月11日安装就位,标志着HEPS储存环主体设施安装闭环。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12月11日,工作人员安装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加速器储存环线

  针对当前呼吸道疾病,特别是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形势,国家卫健委10日就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近日,我国航天两大集团公司党组机关报《中国航天报》推出“为建设航天强国不懈奋斗”系列评论,在其中一篇评论中提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对标SpaceX,集团公司在发展理念上、科研生产模式上、关键核心技术上、质量效率效益上存在很明显差距和不足,整体上大而不强、大而不优”。

  12月9日,记者从东北农业大学获悉,该校野大麦种子人工扩繁基地喜获丰收。这标志着“野大麦种子扩繁与退化盐碱草地生态修复技术推广与示范项目”达到预期目标。

  记者12月8日获悉,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为磊教授联合国内外研究人员,在海洋生物碳泵研究领域取得最新进展。研究人员介绍,此前,对海洋生物碳泵的直接观测主要利用沉积物采集器,数据极为稀少。

相关推荐